这张图像来自于WISE(广域红外探测器)望远镜,它运行于距离地表523公里的轨道,其使命就是对整个太空进行红外扫描。WISE每半年左右的时间就能完成一次全天域扫描,对数以亿计的天体进行观测。从2009年发射升空开始到今天,除去休眠的时间,它一共完成了18次全天域扫描。天文学家将这些图像拼接在一起,完成了史诗级的宇宙延时摄影。
还有它观测的某些区域,在最初发射升空的时候还只有几颗零星的恒星,但现在又多了几颗,这意味着只几年的时间里又有新的恒星诞生了。通过这项工作,天文学家发现,原恒星在正式燃烧之前,也会出现闪烁的现象。目前他们对其中近1000颗恒星进行更加深入的观测,从而更好地了解恒星的诞生过程和机制。
比如有些黑洞,在2010年被观测时很沉寂,在目前的观测中也比较沉寂,但是在此期间却曾经爆发过一次,其周围的物质云在红外波段出现过一次光爆。如果不是这样连续的拍摄,或许天文学家就会错过这一重要的天文事件。
这项工作对于研究褐矮星来说尤其重要,它们是失败的恒星,质量不足以引发氢的核聚变。但它们的质量又远大于木星,可以让核心处的重氢进行聚变。但这种聚变反应维持的时间比较短,而且温度和亮度也都非常低,所以通过普通的天文望远镜是极难发现褐矮星的。
当地时间10月18日,美国宇航局公布了一张史诗级宇宙图像。乍看之下,你可能看不出其中的奥妙,但这张图对于天文研究来说确实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期待它带来更多的研究成果。
通过这项长达12年的工作,天文学家发现了260颗新的褐矮星,尤其是其中的Y型褐矮星,是这种天体中温度最低的。在这项工作中,研究人员将人类已知的Y型褐矮星数量提升到了原来的2倍!有了更多的观测对象,天文学家才能更了解这种天体。
如今,这台太空望远镜已经不叫WISE了,而是叫近地天体广域红外探测器(NEOWISE)。它的寿命远远超过了最初的预期,2021年美国宇航局宣布,NEOWISE的寿命将延期2年的时间,进行小天体的观测。到2023年3月,它还将贡献出2张全天域地图。
亚利桑那大学的天文学家Amy Mainzer是该项目的主要研究者,她解释说:“如果你去户外看夜空,会感觉它从没有任何变化,但其实不是这样的。”宇宙天体时刻处于变化之中,只不过需要更大的尺度,以至于人类的肉眼无法分辨。但是,有了这些天文图像,我们就能发现其中的微妙变化。
文章来源:《宇航材料工艺》 网址: http://www.yhclgyzz.cn/zonghexinwen/2022/1022/578.html
宇航材料工艺投稿 | 宇航材料工艺编辑部| 宇航材料工艺版面费 | 宇航材料工艺论文发表 | 宇航材料工艺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宇航材料工艺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